
松茸菌
松茸菌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發布時間:2021-05-17 16:11
松茸菌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發布時間:2021-05-17 16:11
形態特征
松茸菌,子實體散生或群生。菌蓋直徑5-20CM。扁半球形至近平展,污白色,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,表面干燥,菌肉白色,肥厚。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,較密,彎生,不等長。菌柄較粗壯,長6-14CM,粗2-2.6CM;菌環以下具栗褐色纖毛狀鱗片,內實,基部稍膨大。菌環生于菌柄商埠,絲膜狀,上面白色,下面與菌柄同色。孢子呈白色;孢子無色,光滑,款橢圓形至近球形,6.5-7.5mmx4.5-6.2mm。
生長習性
秋季生于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,群生或散生,有時形成蘑菇圈。 松茸自然生于海拔2000~4000米及以上的無任何污染的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,它與松樹根具有共生關系,又需要有櫟樹等闊葉林的蔭蔽條件。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,即美人松、大理香花、沙壤土,由于松茸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,難以人工栽培,完全靠野生采集。 [1] 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、食用。有特別的濃香,口感如鮑魚,極潤滑爽口。
物種區分
青岡蕈
中國“松茸”產品,有松茸菌和青岡蕈兩種,青岡蕈在外觀、口感、香味上都與松茸菌極相似。較明顯的區別是寄主植物不同,松茸菌的寄主植物為松屬植物,而青岡蕈的寄主植物為闊葉樹植物,主要是高山櫟類,如川滇高山櫟、黃背櫟、光葉高山櫟等。故有資料也將青岡蕈稱為松茸菌,認為闊葉樹植物林下生長,只是松茸菌的一種特殊生態而已。在中國有較高商品價值的松口蘑群中,主要是青岡蕈和松口蘑,數量也最大。我國西南部為松口蘑及近緣種的多度中心和多樣化中心,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橫斷山區東南部的三角地區。松茸菌和青岡蕈在我國的分布分為兩大區域,一個是在東北的吉林,另一個是在西南地區。在青海、新疆、甘肅、內蒙古等地也應該有分布。蒙古、俄羅斯等也可能有分布,有待于調查發現和開發利用被孢霉松茸菌種分離和鑒定較難。1960年,日本學者富永保人在對松茸進行組織分離時得到兩種菌株。一種菌株的菌絲生長較慢,認為是松茸菌絲;另一種菌株的菌絲生長迅速認為是被孢霉,但未提出依據。而后,各地在對松茸組織分離時,發現“快生型”菌株與松茸發生地層土壤中居多的葡萄酒色被孢霉指紋圖對應相同,可確認不是松茸菌株,從而為松茸菌種鑒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方法。此外,對其組織分離出現兩種不同菌株的原因進行了探討。多次分離對比實驗顯示,利用菌褶和菌蓋部位菌肉為分離材料,所獲得的菌株全部為松茸菌株;而用菌柄基部組織為分離材料,時而出現葡萄酒色被孢霉。